在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,常常会陷入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困惑:客户的态度模糊不清,难以分辨对方是拒绝、同意,还是在拖延、议价。一旦轻易与客户争论,反而容易引发不满。此时,不妨尝试 “跳出身份看问题” 的方法,或许能为你打开新的思路。
一、代入自己,换位思考
回忆自身经历往往能带来深刻启发。当我们想要学习考证,联系教育公司销售后,却被频繁电话催促。深入了解后发现,这个证书实际作用有限,不过是让履历更好看,无法真正满足需求,便萌生拒绝之意。
然而,面对热情的销售,以及实地参观过公司的情况,最终选择委婉找借口:“最近比较忙,完了联系。” 即便如此,销售依旧不依不饶追问,而我们只能回应 “再看会儿,可能暂时不着急了”。此后,销售每隔 3 - 5 天还会询问进展。
通过这段经历,我们瞬间理解了客户那些模棱两可的回复背后,或许隐藏的正是拒绝。曾经无法参透的客户话语,站在客户的角度体验一番后,真相便呼之欲出。
二、不回复,就是无声的拒绝
在成年人的社交与商业交往中,大家都深谙给人留面子的道理,习惯为彼此保留余地。当你联系客户,对方不回复微信、不接电话,或者未及时回应,这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拒绝。这是商业世界中默认的礼仪。
但许多人不愿直面这种拒绝,仍抱有侥幸心理。不妨试想,如果是家人给我们发消息,即便当时没看到,事后也会第一时间回复。而客户没有及时回应,只能说明在对方心中,你无足轻重。在这种情况下,与其继续纠缠,不如果断放弃,将精力投入到下一个潜在客户身上。
三、主动出击,吸引客户主动联系
在公司业绩排名前列的销售,往往很少主动打电话。他们更倾向于利用平台搜索引擎,通过发布文章、视频等内容,科普相关信息,在简介中巧妙留下联络方式和小暗号。
这种方式的关键在于弱化营销感,增强内容的科普性和实用性。当你的内容真正为客户提供价值,他们在搜索相关信息时主动发现你,便会基于信任与你联系。因为在当下这个时代,让客户主动找上门,远比销售主动推销效果更好。
如果客户并非主动探寻相关问题,即便你吸引了其短暂关注,最终的成交率也会很低。因此,善用自媒体矩阵,精准匹配客户需求,让自己成为客户 “瞌睡时的枕头”,才能大幅提升成交率。
当我们跳出销售身份,以更客观的视角重新审视与客户的沟通时,会发现许多难题都有解决之道。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正视问题、转变思维,以更有效的方式与客户建立联系、达成交易。